实行垃圾分类,我国已倡导多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虽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公众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是一个重要方面。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先生在家喝完一罐饮料,随手将瓶子扔进了厨房的垃圾桶。3岁多的儿子立即对爸爸说:“这样是不对的,要把瓶子单独存起来,送到回收站。”儿子的话让年轻的爸爸惊喜之余又感到惭愧。孩子的妈妈揶揄道:“你还不如个孩子呢,他是跟动画片上学的。”原来,儿子喜欢看的动画片《小猪佩奇》里,有引导孩子将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实行垃圾分类,首先要培养公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
家庭是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的第一站,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有趣的电视节目,正面引导、润物无声地在孩子心中埋下垃圾分类的种子,也让成年人共同学习。还可以通过在学校、幼儿园开展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小带大、由点至面,普及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做法,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此外,还应创新宣传形式。有的城市街道在垃圾分类宣传中摸索了“五个一”的路子,即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的义工进社区宣传推广活动、一次公益回收宣传活动、一次废旧资源再利用手工制作活动、一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比拼活动、一次网络平台推广宣传活动。通过对参与度高的“活动红人”进行公开表彰、给予奖励等手段,提高市民参与热情。
当然,正面引导是教育,必要的处罚也是一种教育。建议对在公共区域、场所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对在家庭处理垃圾时不分类的行为等予以处罚。通过激励与惩戒,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贺震)
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着力点近年来,重点领域、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不断加大,补偿范围逐步扩大,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以及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详细】
环境行政处罚“标准化”建设正当时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降低了处罚的随意性,使处罚结果更趋精准,执法更加公平。推进处罚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法律权威,也能有效防范腐败风险。《指导意见》提出推行查处分离等制度,值得充分肯定,但内部监督难免有局限性…【详细】
生态环境产业网(www.lmloper.com)——有爱,有环境,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