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生态环境产业网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553-7552413
  • 微信公众号:wwwsthjcycom
  • 微信小程序:生态环境产业网
  • QQ:1722712728
垃圾分类难以推行只因居民素质差?
2019-06-20 21:53:33 222495
  • 收藏
  • 管理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对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生活垃圾拒绝收运的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对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的生活垃圾拒绝收运的操作规程进行制定。

      垃圾分类,本非新鲜事。早在10多年前,国内就有多个城市成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是,至今垃圾分类仍未取得实质上的进展。上海本次出台的做法,被视为有突破意义的举措,其成效备受关注。

      垃圾分类为何在国内城市难以推行?有人认为是居民素质差,或相关机构宣传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其实,可能还有其他深层原因。

      当前,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街道和小区里,都设置了标注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标识的垃圾桶,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身边多数人,实际上对“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区分标准并不明白,只是含含糊糊地凭自己的感觉,将垃圾胡乱分类再丢进相关垃圾桶。更关键的是,在一些城市,市民有时发现清洁工把分类后的不同垃圾桶里的垃圾混合起来,倒进垃圾车,然后统一送往垃圾处理机构。因为这些城市还没建立起垃圾分类处置系统。显然,这种“混合处理”分类垃圾的情形,会伤害到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努力和信心,也可能使前期所做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功亏一篑。

      垃圾的运送和处置是一个整体。如果末端处置设施不能体现垃圾分类的价值,则前端垃圾分类处置的功能就失去了意义。但是,检视当前国内一些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就存在只强调前端的垃圾分类,却缺乏前端分类与末端处置的协调联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垃圾分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原因。

      此次,上海针对垃圾处置出台的《操作规程》,对生活垃圾收运操作规程进行了制定。比如,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不同类别的垃圾的运送“待遇”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有助于市民和垃圾运送机构强化垃圾分类的意识。例如,对可回收物作了明确界定,此外,对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也非常必要。

      垃圾“不分类拒收送”的说法看上去简单粗暴。诚如上海市相关部门所言,《操作规程》的目的还是在于让市民在源头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从而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打下基础,而不是拒绝收运。上海是市民素质和城市管理走在前列的国内城市,该市出台《操作规程》强调垃圾分类,可视为一个力度不小的突破。

      不过,正如前文所论,垃圾的运送和处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前端的分类投放只是整个垃圾处理链条的第一环,后面的收集、处置等环节也需配套进行。不能只强调前端,而忽视后者。《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实施,城管等相关部门除了聚焦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也需聚焦“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全流程,特别是要保障末端的处置要真正实现分类,否则,垃圾分类难以真正实现其价值。

      垃圾分类,是城市实现现代治理的一个课题。眼前,为了便于市民操作,可在前端环节简化投放种类。总之,垃圾分类,既需要加强知识普及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也需要相关环节和机构联动,共同保障垃圾分类处置的最终效果。

      垃圾分类难以推行只因居民素质差?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对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生活垃圾拒绝收运的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对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的生活垃圾拒绝收运的操作规程进行制定。 垃圾分类,本非新鲜事。早…【详细】

      让“随手扔”变“随手分”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最近,“垃圾分类”成了热词。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根据《条例》,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至200…【详细】

      生态环境产业网(www.lmloper.com)——有爱,有环境,有美好未来

    上一页:共享单车“禁停区”乱停未有提示罚款 下一页:媒体评多地整治地名引发争议:政府未能做到依法治理
    全部评论(0)
     
    网页即时交流
    QQ咨询
    咨询热线
    020-28998648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