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019年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0-01-16 11:14:53 227334
  • 收藏
  • 管理

      12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工作进展。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

      刘友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去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生态环境部内设综合司,主要职责是组织起草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协调和审核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组织生态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和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承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拟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目标和考核计划。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综合司徐必久司长,重点介绍生态环境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的工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通报几项我部近期重点工作情况。

      一、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为做好2020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南和根本遵循。

      1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上来,坚定信念和信心,结合实际和职责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既依法依规严格监管,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加强帮扶指导,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全力以赴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三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

      四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五是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研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重大工程。

      六是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二、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加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近日,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签署深化生态保护监管领域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生态环境保护科研、监测、信息共享等方面合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国家生态战略及政策、建设野外监测(观测)站点、生态保护评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自然保护地监管、生物多样性管理以及信息共享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双方将合作开展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生态空间管控政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以及基于自然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举措等生态保护国家战略和政策研究;共同完善生态状况监测网络,联合建设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其他生态保护重点区域野外监测(观测)站点;开展全国和区域生态状况评估、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估;共同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监管体系建设;联合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工作等。

      双方将建立合作机制。开展重大任务委托合作、联合攻关合作,建立人才互访、业务交流和协作机制。

      三、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环境监管

      为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环境监管,生态环境部于12月2日向社会发布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管理规定》明确了垃圾焚烧厂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生态环境部门的日常监管责任;明确了垃圾焚烧厂自动监测数据作为执法证据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垃圾焚烧厂自动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标准、提出了焚烧炉焚烧工况不达标可以实施处罚的规定;根据不同违法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处罚条款及豁免情形。

      为推动《管理规定》的实施, 12月13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杭州举行了“我是环境守法者”首批承诺发布活动。13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集团(企业)负责人,公开向社会作出“我是环境守法者,欢迎任何人员、任何时间对我进行监督”的郑重承诺,对整个行业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环境监管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一是实施“装、树、联”。2017年要求全国所有投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施“装、树、联”,即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在厂区门口竖立电子显示屏公布数据,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目前与我部联网的垃圾焚烧厂已达到401家。

      二是开展精准帮扶。2017年年底开始,组织专家团队716人次“点对点”地帮助170余家垃圾焚烧厂解决问题。

      三是落实责任传导压力。及时将有关问题通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督促落实监管责任。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强化环境监管:

      一是严查严处。督促各地严格执行《管理规定》,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建立自动监测数据信息公开平台,2020年1月2日起向社会公开各垃圾焚烧厂烟气等5项常规污染物日均值和炉膛温度的自动监测数据,接受公众监督。

      三是精准帮扶。继续组织行业技术专家赴现场开展精准帮扶,并督促企业加强管理。

      四是继续开展专项培训,提升能力水平。

      五是指导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搭建长期的“我是环境守法者”公开承诺平台,倡议更多的垃圾焚烧厂主动参与守法承诺活动。

      刘友宾:下面,请徐必久司长介绍情况。

      徐必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冬至刚过、元旦将至的时候与媒体朋友们见面,也很荣幸参加生态环境部在老办公区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记得上次和朋友们见面是在一年多前,我向大家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有关情况。一年多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也得益于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理解、帮助。借此机会表示衷心感谢!

      综合司是2018年生态环境部机构改革新成立的部门,刚才刘友宾司长做了相应介绍。按照部党组和李干杰部长要求,我们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定位,简单地说就是“1235”,“1”就是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参谋部这一角色作用,“2”就是要做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件大事,“3”就是要推动实现要素、业务、政策三大综合,“5”就是统筹把握形势分析、环境政策、规划区划、计划调度和支撑体系五大重点任务,努力在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走在前列。今天主要就“放管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些介绍。

      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韩正副总理也多次提出具体要求。

      生态环境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做好“六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将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引导激励与约束惩戒并举,推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大家都很理解,对于这些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借此机会再谈点认识。经济与环境联为一体、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两者是正相关,不是对立面。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经济与环境统筹好、坚持好,并且长时间做到,并不容易。这考验我们的发展理念,考验我们的定力和耐心,考验我们的执政方式和工作方式,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本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都搞好,才是真正的好、持续的好、有底色的好。我们大家都希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底色更浓、更厚一些。

      这些年,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很大压力,充分发挥倒逼、引导、优化、服务功能,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措施和要求,突出抓好顶层设计,严格依法依规监管,大幅减少审批许可,加大帮扶指导力度,持续完善环境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也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广大企业家,媒体朋友和社会公众的理解。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媒体朋友的问题,欢迎大家提问。

      刘友宾:下面 ,请大家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在深入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什么进展?另外,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有些地方存在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也有声音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影响了经济发展,您对此怎么看?

      徐必久:谢谢你的问题,你提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这一点跟大家再回顾一下三次重要会议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的重要要求。

      第一次重要会议,去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就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这与以前我们的生态环境领导和管理体制有很大差别,更加突出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领导。

      第二次重要会议,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个部分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四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三次重要会议,刚刚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七个体系,即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政策体系。我们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做了很多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中央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说明我们在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对照总书记要求,对照中央有关文件部署,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下一步,我们考虑这么几点:

      第一,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特别是在《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进一步细化抓好贯彻落实。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制度是管根本的,制度要体现执行力,体现它的刚性,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制度要继续推进,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以及《指导意见》中都有明确要求,包括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推动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以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我们正在加快推动和制修订长江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测、排污许可等方面制度,努力推动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第四,推动全民参与,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项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经过我们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二个问题,关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地方可能放松监管、环保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我感觉到近几年秋冬季都有所反映,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的确存在这方面的声音。

      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总书记讲过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再次强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大家都讲,行百里者半九十,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了收官阶段,滚石上山到半山腰,逆水行舟到水中游,唯有勇往向前、别无他途。

      环境经济是正相关,不是对立面。无论从主观愿望、两者关系还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环境与经济两者可以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一是从主观愿望来讲,两者联为一体,生态环境部门从来都没有产生过要用牺牲发展来保护环境的想法。

      二是从两者关系来看,尤其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做到不影响经济发展,还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就是我前面给大家介绍的,发挥引导、倒逼、优化和促进作用,把它的动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压力作用传导下去。

      我给大家介绍两个例子,大家就会有很深的印象:

      治理黑臭水体,这几年力度很大,拉动经济发展效应非常明显,环境效应也非常明显。我认为有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二是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三是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感谢媒体朋友们,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做了很多报道,这个的确是一举多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很明显。

      治理“散乱污”企业,为环境治理好的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促进市场秩序规范。

      三是从行业发展来看,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经济下行明显的大多不是环境治理的重点行业,这里有几组数,我给大家报一报。2019年1—11月,重点治理的高耗能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一是在工业增加值上,全国高耗能行业保持较稳定增长。有色、钢铁、建材、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9.9%、8.9%、6.4%,显著高于5.6%的全国工业平均增速。二是在产品产量上,全国粗钢、乙烯、焦炭、水泥、平板玻璃同比分别增长7.0%、9.3%、5.9%、6.1%、6.9%。三是在重点区域上,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增长势头明显。山西、河北、天津、山东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6%、13.4%、11.9%、9%,天津、山西、陕西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10.0%、7.6%,山东、陕西焦炭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8%、21.9%。

      四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态势也已经显现。从国家层面来讲,2013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9万亿增加到90万亿,同期大气污染实现大幅下降,大家最关心的第一批74个重点城市当中,开展PM2.5监测,平均浓度下降42%,二氧化硫下降68%。

      对全国来讲是这样,从地方来讲也是这样,包括北京、浙江等很多地方都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北京很明显,北京PM2.5从当年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今年还在大幅度下降。我们希望媒体朋友们在这方面多做正面宣传,同时对一些反映也及时反馈给我们,有利于我们更好改进工作。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环境部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有哪些?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深入落实?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既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明确了方法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我们将坚决按照总书记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把近几年好的做法经验固化下来,同时改进和优化我们的方式,最终达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

      在精准治污方面:

      一是突出重点。盯住三类重点,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将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作为重点区域。将钢铁、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作为重点行业。将秋冬季污染防治、柴油货车、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作为重点问题。

      二是差别化监管。根据实际情况将企业分为三类,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违法违规频次高的企业加密执法监管频次,依法惩处违法者。对主观希望治理,但能力不足的企业重点加强帮扶指导。

      三是分级分类治理。今年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方面,要求各地建立更加明晰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这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差别。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按环保绩效水平分级管控,A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可以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B级企业适当减少减排措施,C级企业正常减排。

      在科学治污方面:

      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环境治理要讲究科学性,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一是加大重大项目攻关,这一点既是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李克强总理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总理基金中专门设立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集中了全国相关领域两千名高水平专家进行集中攻关,在源解析、区域传输特征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应用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并取得重大成效。同时,在其他领域我们也组织开展了重大环保科技攻关项目,通过科学研究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开展“一市一策”驻点研究。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39个城市开展“一市一策”长期驻点,专门派出专家团队进行定点帮扶,对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派出58个专家团队进行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

      三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今年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上线运行,汇聚近十多年研发的环境治理技术类和管理类成果4000多项。举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推介系列活动,累计推介先进技术670余项,同时筛选和发布一批优秀示范工程,供地方和企业选择使用。

      在依法治污方面: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特别是在法律法规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征求意见过程向社会全部公开。在实施过程当中,给企业预留时间,大家可能对标准也特别关注,在这方面着重多介绍几句。生态环境部把现有标准执行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根据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对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方面进行填平补齐。在标准制修订过程当中,也欢迎媒体朋友们积极给我们提出意见,大家听到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将更好地吸收采纳。

      二是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这项制度已经在全国实施,目前所有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均已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制度,涵盖企业近80万家。

      三是推进公开公平执法,规范自由裁量。2019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生态环境领域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近期出台了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的文件,各方面效果逐步显现。

      最后跟大家报告一下,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数量在下降,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生态环境部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了目标任务,请问这些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如何?另外,放管服力度加大以后,会不会在监管方面有所放松?明年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还会有哪些举措?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服务高质量发展是生态环境部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充分发挥倒逼引导服务优化功能,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做了大量事情,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目标导向上,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将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纳入核心指标,设置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两项,发挥指挥棒作用。

      从倒逼转型上,大力推进“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落地,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规划。

      从优化服务上,生态环境部近两年出台了三份重要文件,在中央要求大力削减文件,控制发文数量的背景下,我们连续印发三份文件,充分表明了生态环境部和李干杰部长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和决心。

      一是去年印发的《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5项举措。

      二是今年1月联合全国工商联印发的《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18项举措。

      三是今年9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治出精准等方面提出了20项举措,实施进展比较好,成效比较明显。

      第二个问题,你担心会不会执法缺失,“放管服”以后事中事后监管怎么来办。放管服改革,我们认为放管服治是连为一体的,该放的要放开,该管的要管住。我们在“放管服”改革,尤其是在审批权下放,包括进一步减少许可事项以后,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出台了相关意见,对一些环评报告书进行抽查。加快推动排污许可证发放,推动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要求加强自身监管。我们执法也在加强,在执法检查中也把事中事后监管作为很重要方面,通过各方面努力来保证上面放得开,下面接得住,还能管得好。

      明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一些初步考虑,给大家通报一下,我们将在明年1月份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布置。

      根据现有的初步考虑,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有几件事情会进一步明确:

      一是服务于重大国家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雄安新区、海南自贸港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我们要积极主动服务。

      二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昨天部里专门开了会,对今年“放管服”改革进行总结,对于明年“放管服”改革进行安排部署,明年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重要要求,更好地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企业。

      四是加强与全国工商联的合作,共同发了文件,今年也搞了一些联合调研培训,将把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项部署,进一步贯彻好、落实好。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生态环境部在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

      徐必久:谢谢你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问题,在高质量发展当中,民营企业发展也是很重要一方面。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主动作为。在河南召开的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推进会上,李干杰部长强调,我们要当好“店小二”,服务千万家。在这方面我们跟全国工商联加强合作,做了大量事情,概括起来是五个“一”。

      第一个“一”,联合印发一份文件,在今年1月份,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第二个“一”,两个部门签署了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合作协议。

      第三个“一”,11月联合召开了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推进会,李干杰部长在会上再次强调有关要求,邀请了不少民营企业家,也请民营企业家代表做了发言,大家反映很好。感谢媒体朋友做了很好的报道。

      第四个“一”,生态环境部和全国工商联集中报道一批先进典型。

      第五个“一”, 生态环境部和全国工商联商量,要帮助解决一批民营企业实际困难问题。

      在会前给大家提供的材料当中,怎样服务民营企业、怎样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也讲到了。我给大家再介绍三个方面情况。

      一、依法依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既监管又服务,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依法依规监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就是对合规合法民营企业最大的支持和帮扶,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怎么做,都是应该的,而且我们要做的更好。

      对企业而言,守法经营、依法治污也是很重要的,我们有关要求会提前告诉大家,对大家实际困难我们给予帮扶,也提请企业切实做到依法治企。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统筹强化监督,一项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项是强化监督。二是规范执法,我们进一步规范执法,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在生态环境系统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三是实施差异化监管。

      二、增强服务意识,帮助民营企业提升治理水平。

      在这方面送政策注重讲全讲透,送技术注重成熟稳定,送方案注重经济可靠,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也有很多好的做法。现在地方上,有十多个省印发了相关文件,跟工商联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河南专门开展“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活动,参与专家五千多名,帮助企业发现一万多个问题,河北开展“万名环保干部进万企、助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活动,帮扶包联企业9300余家。可以说,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解决问题,各个地方都在推动。

      部里搞强化监督帮扶,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帮助地方发现问题,推动地方解决问题。我们综合司定点帮扶廊坊,我去过好几次,廊坊怎么推动,廊坊市-县-乡联动,对于企业发现的一万多个问题登记在册,企业做出承诺,能两周解决的两周解决,能一个月解决的一个月解决,能三个月解决的三个月解决,政府部门环保部门给予帮助,企业很获益。

      三、完善环境政策,帮助企业减税负促融资。

      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有困难,我们也尽力推动,积极主动作为。在税收方面,推动落实环境保护税优惠政策,会同税务总局、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公告,对于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推动在环境影响评价评估评审环节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明确规定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得向企业转嫁评估评审费用。在融资方面,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将正式运行,绿色信贷、绿色金融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都把生态环保列为重点领域。

      地方也做了大量工作。江苏省生态环境、金融、财政等部门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累计投放“环保贷”54.8亿元。河南推进设立160亿元的绿色发展基金。全国工商联和民生银行设立了服务民营企业的绿色基金。从效果来看,大家的反响很好,很多民营企业也在积极主动作为,既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受益者,也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了很多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和全国工商联把“五个一”落实好,近期双方进一步对接,通过调研、培训以及梳理困难问题清单等进一步做好帮扶。谢谢。

      新京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大气治理的,我们关注到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但华中、西南等区域的污染问题却日渐凸显,请问污染原因是什么?下一步有哪些重点举措?第二个问题,最近山西临汾洪洞县发生了水泥堵炉灶事件,请问生态环境部对此有何评论?

      刘友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各地各相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全国的空气质量持续稳中向好,有了明显改善。

      正如你所说,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最近刚发布的数据为例,11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北京市11月优良天数比例为83.3%,同比上升26.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

      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重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绝对不是风景这边独好。一方面重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地区带来更多的蓝天白云,也为其他地区的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整体推进。

      另一方面,其他地区也没有止步不前,也在按照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关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大气环境质量也取得了明显改善。11月份,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4%,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从更长的时间尺度看,2019年1-11月,261个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22.4%,超过“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进度要求。其中,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分别下降22%、13%;云南、贵州、广东、浙江、黑龙江、内蒙古等十几个省份PM2.5平均浓度由不达标转为达标。

      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受工作压力传导不够、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得力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出现波动。如地处“2+26”城市和长三角交汇带的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华中地区的湖南等PM2.5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针对上述情况,我部及时组织召开空气质量预警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座谈会、按季度开展空气质量预警、对污染反弹严重的地区采取约谈等措施,目前,部分地区出现的污染反弹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指导各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蓝天保卫战各项目标圆满完成。一是实施“预警、约谈、问责”的工作机制,对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约束性指标完成进度严重滞后的地区开展专项督察。二是加强对非重点区域城市指导帮扶。对跨地区污染问题,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三是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指导各地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有效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注意到媒体的有关报道,也看到当地已就此事进行了回应。

      散煤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推进散煤治理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部始终强调依法依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基本民生作为底线。特别是进入秋冬季,更是把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作为头等大事、第一原则。

      散煤治理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研究表明,散煤治理对当地PM2.5改善贡献率达三分之一以上。同时,散煤治理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能同步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等问题,是一件为民造福的事。

      散煤治理工作量大面广,特别是涉及到居民做饭取暖等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需要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工作中切忌简单生硬,要做实做细,加强宣传动员,把好事办好,让公众切实感受到环境获得感,生活幸福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近日《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了甘肃天水渭河水体污染以及河南洛阳企业违法排污问题。请问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何举措?

      刘友宾:我们注意到央视的有关报道,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针对甘肃天水市渭河及支流清水河污染问题,我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督促地方政府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经调查,陕西省渭南市人刘某强租用天水市张家川县龙山镇冯塬村场地私设染料作坊,将生产废液违法偷排至清水河,导致部分河段遭受污染。

      甘肃省高度重视,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截至11月28日22时,清水河及其支流南河连续四次监测指标正常,天水市终止了清水河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当地正在开展损害评估和相关监管人员责任追究等工作。

      针对媒体反映的河道采砂、河道倾倒垃圾等问题,天水市政府已责令相关企业立即停产整顿,并对河道沿线垃圾进行了处置。

      我部已责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督促相关地方政府依法依规,持续做好环境污染事件调查处理,及时公开整治进展和查处结果;同时举一反三,进一步排查、消除各类生态环境隐患,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同时,针对媒体报道的河南洛阳市相关环境污染问题。我部已要求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进行查处,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将依法予以打击;并督促相关地方政府及时向社会公开调查处理进展及查处结果。

      曝光的两个地方均位于沿黄省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坚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让古老的母亲河焕发新活力。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我借这个机会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相关工作给大家做个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在是国家战略。总书记在会上明确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是炎黄子孙,抓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按照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入研究,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近期有几项工作:

      一,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顶层设计。研究起草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意见,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一样,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和河口湿地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完全不一样,在黄河流域中重点是围绕水来作文章。黄河上游区域重点是在水土的涵养和保持,中游区域重点是污染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游是河口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推进沿黄九省区“三线一单”编制。划定祁连山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落实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估。

      三,推进流域污染治理。指导和支持沿黄九省区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完成沿黄地级及以上城市103个饮用水水源地整治。

      四,严格督察执法。对沿黄九省区开展了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七个省区开展了督察回头看,今年对青海和甘肃开展了第二轮督察。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强了执法,严肃查处发现的问题,对甘肃的这个问题,河南的问题,包括前一段时间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而且还要举一反三,要推动地方落实责任。

      我相信,明年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大家进一步介绍相关工作进展和安排。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谢谢。

      中新社记者:环境经济政策在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近期很多企业关心的重点。请问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如何?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环境经济政策是生态环境部门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多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在污染治理方面,我们一直强调多种手段并用,多种政策并行,实现多种效果。

      环境经济政策是激发企业治污的内生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生态环境部一直把环境经济政策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采取经济手段、市场手段,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机制的作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结构调整优化,需要环境经济政策来提供支撑和保障。

      这些年,我们所做的工作中,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推动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国家财政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中央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保障,2018年我部参与管理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预算规模达551亿元。特别感谢财政部,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战役,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大气、农村环境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比2018年增长近1/4。在当前情况下国家财政增加投入很不容易,体现了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完善价格税收政策。价格政策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些年来有一些价格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火电行业价格补贴效果非常明显,脱硫脱硝除尘合计有每度电2分7的价格补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再可以享受1分钱的电价补贴。火电行业价格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是火电行业大幅度削减了污染物排放量,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和这个政策也有关系。同时推动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作用非常明显。李克强总理在多种重要会议和场合上强调了这项政策,同时也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能像脱硫脱硝、超低排放电价这样四两拨千斤的价格政策出现,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税收政策方面,今年有几项政策社会反响非常好。推动完成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低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实施减税优惠,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环保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抵免。税收价格的政策我们还是要更多使用。

      三,推动绿色金融。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正式运营。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环保信用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以及银行信贷部门做了很多事情。

      四,出台专项环境经济政策,这里面有两项政策大家很关注,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很重要的政策。一项是黄标车的淘汰补贴政策,各地因地制宜加大黄标车淘汰补贴力度,近两年全国淘汰老旧车、黄标车约2400多万辆。补贴政策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刚才刘友宾司长介绍了“煤改气”的政策,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对实施“气代煤”居民用户,给予设备安装费补贴1000元左右,采暖用气1元/立方米的气价补贴,每户每年最高补贴气量1200立方米。对实施“电代煤”居民用户,给予设备购置和运行费补贴1200-7400元不等,居民不实施阶梯电价,确保农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下一步,我们将把环境经济政策作为重点,推动出台一些有利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优化的政策,对现在正在实施的重点工作,推动建立长效机制。探索排污权、生态补偿等方面更加完善的政策,形成一套组合拳,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保障和支撑。

      中国日报记者:第 25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近日在马德里闭幕,但结果并不理想。请问中方对此有何态度?下一步还有何部署?

      刘友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COP25)在延期40多个小时后闭幕。中方自始至终本着积极建设性态度参与大会,为推动大会取得进展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大会就《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了30余项决议,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反映各方气候治理共识的《智利-马德里行动时刻》决议,为下阶段各方达成实质性共识奠定了基础。但大会未能完成《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谈判这项核心任务,在发展中国家关心的资金问题上也未取得实质进展,大会成果与国际社会期待有一定差距,中方对此表示遗憾。

      中方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是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切实聚焦全面准确理解《巴黎协定》,特别是其目标和原则,切实落实所作承诺。在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减排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同的起点,发达国家应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并提高相关支持的透明度,确保发达国家提供的支持力度与发展中国家行动力度相匹配。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立足国情采取强有力政策行动,百分之百落实承诺。据初步核算,截至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6亿吨;中国也是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占全球一半以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完成“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提出“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同时,坚定不移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继续与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最后一公里”的谈判,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科技日报记者:请问“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编制情况如何?有哪些考虑?规划中关于污染物控制指标和环境质量目标等有哪些新变化?

      徐必久:谢谢你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好,说明很多记者朋友们对环保工作关注是持续的,不仅是希望我们干好“十三五”,还着眼我们的“十四五”。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成立了以李干杰部长为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年初全面启动,部领导多次专门听取汇报。目前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专题研究。坚持开门编规划,设置了62个专题开展研究,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部委的研究机构参与工作。

      二是广泛听取意见。围绕不同的主题,召开了系列的专家会,现在已经召开了11次专家会,邀请了这些年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关心、做出很多贡献的70多位专家、院士,来自于经济、政治、能源、环境、文化、社会、行政管理等不同领域。召开了“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的国际研讨会,邀请了30多位国际专家进行研究。同时组织开展了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广泛听取意见。

      三是注重上下联合。规划编制需要国家、省、市、县共同参与。现在已经召开了12个省、13个城市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座谈会,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的定位、编制内容、重大谋划、实施管理等都谈了很好的想法。

      我部将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研究工作,也会召开不同主题的建言献策会议,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

      现在向大家报告一下,已经形成了规划基本思路初稿等成果,将按照时间节点进一步进行研究、修改、完善、上报,我向大家做一下介绍。

      一是战略引领。“十四五”规划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规划,所以这个规划不仅针对“十四五”五年,同时要着眼长远,与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的目标进行相应对接。

      二是绿色发展。将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贯彻始终,充分体现在规划里。

      三是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增强科技攻关,为决策、管理、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调动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活力,带动生态环境产业革新。

      四是科学合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做到目标、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后面我们还会召开一系列会议研究和深化。对您提出的目标、指标等方面的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是收官之年,我们要坚决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在“十四五”还将继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大家现在所关注的目标、指标,特别是环境质量、总量、碳排放等指标,我们正在跟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把体现导向性、约束性的目标、指标充分体现出来。对你关注的这个问题,我们还将在后续的时候作详细介绍,谢谢。

      路透社记者:请问《再生铜、铝原料标准》上报国家审批后进展如何,预计何时会发布?请问环境部是否对新标准提出任何意见和反馈?新标准对于进口铜废料和进口铝废料的铜、铝含量分别如何规定?

      刘友宾:您说的“进口铜废料”和“进口铝废碎料”应该是“进口再生铜原料”和“进口再生铝原料”。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抓好禁止洋垃圾进口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不折不扣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实现预定工作目标。

      据了解,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组织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的《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标准,均已完成审查。按照上述标准,在国外经过预处理加工并符合原料产品质量标准的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将按照产品进口管理。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部高度重视,多次与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行业协会、主要企业进行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新标准不仅对铜、铝含量提出了高要求,还明确了原料产品的环保指标要求。

      刘友宾:各位记者朋友,时光匆匆,不知不觉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已经近在眼前。

      回顾一年来,各位媒体朋友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发出好声音,弘扬正能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重要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对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来,媒体朋友们积极参与我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公众传递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政策举措;参加“督察整改看成效”、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基层一线,报道鲜活实践,推广典型经验;参加统筹强化监督、渤海入海排污口整治排查等伴随式采访活动,深入宣传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成效,传递治污决心,坚定公众信心;走进环保设施开放现场会,参与“走进直属单位”系列活动,加大科普解读力度,增强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媒体朋友们兢兢业业,笔耕不辍,刊发了一批优秀报道,是2019年生态环境新闻、生态环保事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新闻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借此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一年来的辛苦付出,以及对我们的支持、理解和关心表示衷心感谢。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与我们并肩战斗,一如既往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报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成效,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为美丽中国建设呐喊助威。

      同时,为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帮助媒体朋友们做好环境新闻报道,今天,我们将在生态环境部“两微”公布31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机构名单,各位媒体朋友如有采访事项,欢迎及时与他们联系。

      2020年马上就要到了,提前祝媒体朋友们新年快乐,阖家安康。谢谢大家!


    上一页: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推进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下一页: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
    全部评论(0)
     
    网页即时交流
    QQ咨询
    咨询热线
    020-28998648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Baidu
    map